您现在的位置: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 瀚墨书香 >> 书香校园 >> 正文内容
诗意,在心底蔓延 |
流金沙漠 |
诗意,在心底蔓延 ——我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因为要求在开学前备好一周的课,所以很早就把第一课《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备好了。今天学生报到,明天正式上课,所以又把书拿出来仔细看看。 刚好早上看到了讷民在五备的帖子——“讷民读教材”,突发奇想,也斗胆来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诗歌节奏整齐,音韵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参原文) 这是一首诗歌,诗歌和其他文体的教学很明显是有区别的,不适合一段段的分析,这样会割裂教材,将诗歌的美分割的支离破碎。 首先作为一个读者来谈谈我读这首诗歌的感受。 通读整首诗歌,我读出一种发自心底的自豪和喜悦。你看,“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快活的叽叽直叫”像这样的词句细细数来,很多。 这是一种怎样的自豪和喜悦呢?原来的“荒山野岭”现在变成了“青山碧岭”,这是谁的功劳呢?当让是“我们”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感觉:当我们努力去做一件大事并且把它做好的时候,那种心里的快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上学期在班级里搞了一个“共读经典,同沐书香”的读书活动,最后搞了一个读书汇报会,我们班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准备,最终以一班之力把一台演出搬上了舞台,还编了一个学生作文集。我请来了所有的家长和学校的师生,当我站在舞台上主持的时候,当活动结束家长、同事不时表扬的时候,当看到孩子们笑脸的时候,我心里的自豪与开心现在还能随时记起,那是语言无法形容的。我想这里的“我们”的心情应该也是这样的。原本的“荒山野岭”经过“我们”的努力变成了“青山碧岭”,站在这山岭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能不开心吗? 这种深深地自豪和喜悦相信只要多读那么两遍,大家也一定能够感受的到。 再来谈谈我们怎么教。准确的说就是怎么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到这种自豪和喜悦。 教语文我一直在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能通过课堂让我们的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文字变成一个个有生命、有活力的画面。试想一下,读完这首诗,“我们”那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的场景,“我们”那挥汗如雨的场面,那青山,那松涛,那小鸟和松鼠,那山河和果园,就像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场景一样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啊。有了这样的体验再来学习,我相信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在教学设计中,很多人提出的抓住“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的变化,然后探究其中的原因,我想这样的思路是很好的,条例性很强。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诗歌割裂开来一段段分析。诗嘛,还是应该有点诗味的。 当然,诗味的体现离不开朗读,这也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手段之一。不过要提醒的是,朗读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文字用嘴表达出来,而是应该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 至于工具性的体验,也就是语文性的训练,当然也是不可少的,只是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呈现值得商榷。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谁主导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有时这两者是可以很好的统一的。比如学生在体验画面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这样既能加深体验,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想在强调的是:在教这课的时候,我们应努力达到的境界是“课无教材”,我们不应该只是紧盯着文本,我们应该是置身于那青山碧岭间的。我们的教室里有青山、有林涛、有小鸟、有松鼠、有小河、有果园,而我们则徜徉在期间,诗意的读着,诗意的宣泄着内心的自豪和喜悦!让诗意,在心底蔓延! |
上一篇: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下一篇:共读经典,同沐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