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 教育科研 >> 校本培训 >> 正文内容
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我国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以及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感受可贵的韧性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1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1.出示夹竹桃图片,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jiā)夹竹桃。
2.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学课文。
3.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4.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5.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1)交流课文的脉络。
(2)请同学分别读课文。(指读与推荐读相结合,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
6.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小组讨论交流。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9课,学生齐读课题。
师: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作者却偏偏爱上了它。用课文中一句话说说原因。学生回答。
出示: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齐读这句话。
2. 过渡:这样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板书:韧性 幻想)请同学们拿出学案,自己读读合作探究部分。
请同学们对照学案的提示,自学课文4、5两小节。(出示)
合作探究:(1)夹竹桃的韧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4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认真研读,还可以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小组内交流。
(2)月光下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可以抓住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关键词来体会引起作者幻想的原因。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每一幅画面,感受月光下夹竹桃扑朔迷离的动人景象。
3.自主研读课文。
4.小组交流,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交流展示,品读感悟
1. 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品读第四自然段:出示
预设:“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从“一嘟噜”中品味夹竹桃的生机与活力,从“一声不响”品夹竹桃的默默无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感受吗?
(生板书:默默无闻,其他同学齐读这句话)
预设:“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无日不”想象夹竹桃在酷暑寒冬迎风吐艳的情景,感受夹竹桃顽强不屈,始终如一的品质。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感受吗?
(生板书:顽强不屈,师抓住“在…在…在…看不出…也看不出…”引读“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
预设:“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从“无不奉陪”,与一年四季的各种花作对比,感受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坚守。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感受吗?
(生板书:坚持不懈,追问:指2生读,有层次,抓住“一直…一直” 指导朗读)
师:(引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出示)
追问1:这句话形式上有什么特别?(反问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追问2:院子里的那些花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1)花很多——应有尽有
(2)花很美——
花团锦簇、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出示)
指读,齐读。
(3)尽管这些花开得很美,但是……学生补充,对比反衬手法。
预设:为什么还要写这些花呢?
总结:尽管迎春花、桃花、菊花开得花团锦簇、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美不胜收,但是他们只能开一个季节,花期很短,而夹竹桃却能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
引读(生齐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2.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 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过渡:季羡林爱上夹竹桃,不仅因为它有韧性,还因为它能引起作者的幻想。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学生说原因。能读出月光下夹竹桃错落有致、扑朔迷离的感觉吗?请同学们练读一下,指1-2学生读。我看到有很多同学想读了,齐读。
出示:“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什么呢?出示,指读。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
师: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先概括后具体)
师:这幻想真是充满诗情画意啊!此时,你正站在月光下面,呼吸着醉人的香气,面对着参差的叶影,迷离的花影,你还能把夹竹桃幻想成什么?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写。出示:
“我幻想它是 , 。
。”
四、拓展延伸,体悟升华
1.过渡:著名作家宗璞曾称季羡林为“夹竹桃知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本文的作者季羡林。出示,师范读。
季羡林先生一生艰辛,他出生在贫苦的农家,六七岁便离开父母到济南求学。青年时期母亲去世。十年德国求学期间,正处在二战时期,先生与家人音讯断绝,忍饥挨饿,潜心钻研。其间,最好的朋友离开人世。在文革中,季先生被批斗,蹲牛棚,成为不可接触者,直到六十花甲之年才重获自由,其间先生的至亲骨肉宛如去世……但是他从没有停止过学习读书, 92岁时他因病住院,还写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人们誉他为“学界泰斗” 。
2.请同学们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写夹竹桃其实就是写季羡林的,正所谓花品如人品,人品亦如花品。(板书:季羡林)
总结:夹竹桃平凡,却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这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季羡林。他爱上的院子里的夹竹桃,却让我们爱上了像夹竹桃一样的他!
板书设计:
夹竹桃 季羡林
默默无闻
韧性 顽强不屈
始终如一
幻想
上一篇:《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
下一篇:悄陪百花不争春 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