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 教育科研 >> 校本培训 >> 正文内容

正文内容

古今中外教育家教育理论——维果茨基

作者:东流水 | 时间:2016-11-21 10:05 | 点击数次 | 【加为收藏】 | 【打印文章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维果茨基

 

一、简介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被哲学家屠尔明称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几乎无人不晓。一生短暂的37年,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著述达186种之多。特别是他的《思维与语言》(1934),对皮亚杰的理论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思维和言语关系的一系列观点,为后来的学者研究思维和言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主要教育理论

(一)心理发展观

从起源上看:低级心理机能是自然的发展结果,是种系发展的产物。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个体来说: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维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二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据此,维果茨基阐明了儿童文化发展的一般发生法则:“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显然,这种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的“内化”机制。同时,这也表明内化的过程是一种转化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的过程。

维果茨基明确区分了“意识”与“心理”,这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心理”概念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映形式,而意识则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维果茨基提出活动与意识统一的心理学原则,强调意识从来都是某种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坚持将意识看作是由理智与激情、认知与情绪意志这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统一的、动态的意义系统。他明确指出,意识与高级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各种心理机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心理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各种心理机能的变化,而且更重要地表现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关系的变化。这一切正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它们决定了意识的系统结构性。

(二)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虽英年早逝,但他的思想却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重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既不是其内在成熟的结果,也不完全决定于儿童的自主探索。成熟与主动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使儿童取得长足的进步。要发展心智,儿童必须掌握文化提供给他们的智力工具──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及科学概念等。

在各种符号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语言。语言有很多功能,但最重要的功能是把我们的思想和注意从当时的情境中──从刺激作用的那一时刻解放出来。词能代表不在眼前的事物和事件,语言能使我们反映过去和计划未来。当人类运用符号时,他们投入了中介行为(mediated behavior),不只是对环境刺激进行反应,而且他们的行为也受到自己的符号的影响或者“中介”。对成长中的儿童来说,获得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儿童能够参与到所属群体的社会生活中,同时,语言也促进儿童思考。另外两个重要的符号系统是文字和数学符号。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的一个巨大成就,它使人类将信息永久地记录下来。数学符号使人们能以更加抽象的方式处理量的关系。文化所提供的这些符号系统对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它们不仅是人与其他种系相区别的独特特征,也使纯抽象水平或理论层次上的推理等高级思维成为可能。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具有很大的历史性和相对性,维果茨基的学说被称为文化—历史学派。

维果茨基突出强调了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他认为语言具有调节思维与行动的功能。与皮亚杰一样,维果茨基也注意到了幼儿期出现的自我中心语言,但他们的解释却截然不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幼儿在思考时的一种缺陷,表明他们还不能根据听众来调节自己的语言。到了具体运算阶段,自我中心语言就会自动消失。维果茨基比较强调自我中心的积极作用,认为它能帮助儿童解决问题。他观察到儿童在遇到困难任务时,自我中心语言成倍地增加,说明儿童运用自我中心语言帮助其思维。因此他认为自我中心语言具有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功能,而且他也不同意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最终会消失的观点,他认为并没有消失,而是内化成内部语言,一种无声的对话。

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功能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获得。因此如何通过教育促进发展成为维果茨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茨基认为传统的成就测验只告诉我们儿童目前的发展水平,却没有告诉我们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要决定儿童学习的潜能,我们需要了解儿童在得到适当的帮助后能够达到的水平。他举例说,两个8岁男孩在传统的智力测验上得分相当,表明他们目前处于同一水平。但是当给他们呈现一些难题以至他们不能独立解决时,分别给他们一些小小的帮助,他们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其中一个男孩得分达到了9岁的水平,而另一个达到了12岁的水平。显然,他们学习新事物的潜能是不同的。维果茨基把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经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为此,维果茨基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儿童今天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明天他将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维果茨基在1931年将发生学规律应用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问题时提出来的。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果茨基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成了三种类别:学生能独立进行的、即使借助帮助也不能表现出来的、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表现出来的。维果茨基明确指出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促进发展,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良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正是教育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所以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同样也是由教学所动态决定的。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或阻碍,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认识与近年来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又如何体现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思想,做到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呢?针对这个问题,维果茨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概念。他认为,儿童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都有一个最佳的期限,虽然教学必须以儿童的发展与成熟为前提,但是,对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识别出儿童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在儿童开始形成的时侯,让教学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而不能错过儿童的最佳学习期限,如此一来,教学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突出了教学的作用,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明确了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了对儿童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估。

上一篇:做一名具有前沿视野的教育人

下一篇:关于申报连云港市2017年度“个人课题”的通知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