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 教育科研 >> 校本培训 >> 正文内容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从课题的界定来看,教育生活化,是途径,是手段,也是一种策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教育生活化的目的。
1、生活化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他们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过程的机会,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世界交流、撞击,从而自发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会使枯燥单调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知识也是如此,与现实联系起来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由此可见,知识生活化的意义所在。
2、综合实践活动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目标;以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满结合为基本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是以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结合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轴,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活动,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伸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儿童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
3、陶行知强调,行动在生活中应取得主导地位。
4、“生活教育”主张“社会即学校”,把教育的范围推广到全部的社会生活实际中去。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在教育追求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着各国的教育实践者。这正是我申报该课题的目的之所在。在国内外与综合学习相类似的学习形式有:美国的综合课程,日本的综合学习,英国的主题学习,交叉式课程,德国的合科课程,以及我国的课外活动小组、研究型课程等等。
教育回归生活,自陶行知提出后,也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激起了教育生活化的美丽浪花。我国的许多地区在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活教育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们在德育、语文、思品、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成都市金堂县三溪小学的《农村小学教学生活化研究》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生活化,来探求大教学观。日本近几年进行的“生活指导”(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让儿童学会如何以好的生活方式来生活)也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缩影。
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随着祖国改革开放对人才的需求,教育过程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创造的过程。以现代的教育观来品读陶氏的生活教育理论,从中不乏领略到现代教育的一些真谛。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性,陶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这些观点明确了知与行的关系,明确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紧密结合。因此,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1、充分运用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的内涵,发挥学校整体育人功能,探索促进小学生个性充分、健康、和谐发展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大教育观。
3、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以及热爱生活、积极对待生活的情感。 4、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研究内容设计:
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
⑴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 。
主要涉及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的研究,该活动领域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水资源研究、能源研究等。
⑵社会研究。
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
社区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探究。
2.社会生活实践学习。
社会服务活动:包括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生活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务)等。
社会考察活动:如社区或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社会或社区发展的战略等。
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各种“义工”(即义务工作)活动、敬老活动、养老院公益活动、为灾民募捐活动等。
3.生活学习。
⑴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
小学中低年级有食品制作、缝纫、简单手工等活动;小学高年级有设计家政管理等领域的内容,如家庭理财、家庭投资、家庭生活文化设计等活动,以及生活环境适应活动,如野外生存等。
⑵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
生活中的科技运用、设计与创造活动。如服装设计、居室装饰设计、生活建筑设计等。
总的原则是: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注重本土性。
·注重统整各学科教学,体现各学习领域的融通。
研究重点: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作用。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区课程资源,把学生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3、力图提高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效益,注重增强课程的地方性和灵活性,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个性和办学方向。4、重视探究型组织建设,鼓励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5、倡导多元化学习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研究思路:
研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目的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探索生活的方式,建立感性、价值理念与身体融为一体的知识结构。综观各国的同类学习形式,有的重视具体的直接的社会参与,与他人的协作;有的侧重于培养以“参与”为媒介的交流能力以及作为参与者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则注重于为问题解决所需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加工、运用等“信息活用能力”培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培养则是将上述诸特点进行综合,在学校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方面的研究,即“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所有的学科和知识领域。
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5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2、收集国内外生活教育理论文献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论述。
3、总结我校学陶师陶的成功经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现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陶行知生活理论,营造一种浓厚的学陶师陶氛围。
4、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拟定各学段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预设目标。
5、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结合塔山镇的现有资源自主选择课题的情况,并对照学习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8年6月----2010年5月)
1、培训实验教师。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树立生活教育观念,掌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学会其操作的基本方法。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分头制订好工作计划。
2、在课题组的指导下,以中心小学教师为主体,展开各个侧面的实践研究,收集生活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和论著,编印成文集。
3、创办“行知村”和“职业技术实验班”,开设“购物超市”、“休闲娱乐中心”。
4、邀请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或座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理论知识。
5、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6、校本课程《五彩生活》开发。
7、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在有关班级试点,实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员管理、全程管理。
8、问卷调查:弄清学生喜欢研究什么,需要研究什么。做到综合实践的研究方案来自学生,做到每个研究课题拿来就能研究,研究必有成效。
9、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目标。
10、全面实施计划,开展本课题的调查与个案研究,撰写相应的论文、报告、案例等,展示研究实施的阶段性成果。
11、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进行全面的工作总结,搜集、整理、完善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集。
1、编撰《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集》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专著》
2、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3、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4、撰写实验研究结题报告,验收、结题。
5、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方法。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阶段性成果:
1、论文
(1)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中的现实意义。主要撰稿人:刘兴春、李大江、杨广宇。
(2)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该做些什么?主要撰稿人:唐丽娟。 (3)新课程理念呼唤回归生活世界。主要撰稿人:张连芳、曹丰。
(4)综合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主要撰稿人:张其善、曹广绪。
(5)其他论文待定。
2、情况报告
(1)“行知村”运行情况报告。由李大江校长负责。
(2)校本教材《五彩生活》的开发试行情况报告。由张其善主任负责。
(3)国内外有关理论文献和规划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归档,由樊茂声校长和曹广绪主任负责。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行为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自然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生活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 2、 采用教育行为研究法和自然实验法,结合使用教育科学研究的调查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学校改革进行整体规划,在“生活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实验主题统领下,制定实验方案,加强宏观控制,从学校实际出发,分阶段、抓关键进行实验研究。 3、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真正掌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技能和方法。
4、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5、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达成本课程预期的目标。
6、可综合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合作精神。
7、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有关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8、研究成果要及时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总的原则是:
·提前准备
·拟定方案
·实施活动
·交流总结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面向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特殊性,独特性和具体性;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现实的社会实践。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探究、实践、创新、发现”为主线,让课堂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让自然、社会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体验等多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活化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可能会改变学生在教育情况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活动能为学生们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育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
论文
|
2008.7
|
刘兴春
|
|
搭建生活教育平台,打造农村特色学校
|
论文
|
2008.11
|
樊茂升
|
||
依托区域资源,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
论文
|
2009.2
|
杨广宇
|
||
“行知村”运行情况报告
|
实践报告
|
2009.6
|
李大江
|
||
校本教材《五彩生活》的开发试行情况报告
|
实践报告
|
2009.11
|
张其善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
实践报告
|
2010.9
|
邵继民
|
|
编撰《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集》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专著》
|
专著
|
2010.12
|
邵继民
|
||
校本教材《五彩生活》
|
校本
|
2010.7
|
李大江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
我校有完成这一课题的四大支撑,即经验支撑、实践支撑、管理支撑、经费支撑。
1、经验支撑: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都曾参与或主持县、市、国家级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每年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课题组的成员都是大专或本科学历,平均年龄为33岁,有研究的精力和活力。其中李大江、张连芳为江苏省心理教育研究会会员、刘兴春主持过市级研究课题《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创建生活教育特色的农村小学研究》、杨广宇主持过国家级研究课题《电影课程与语文诗意的研究》。我校还是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学会团体会员单位、陶文进校课题组成员单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优评比”优秀教研组。本课题研究的软硬件已经具备。
1、实践支撑:
我们学校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根据本校实际,经过反复酝酿和论证,确立了“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于2003年创建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行知村,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开办了小主人广播台、小主人超市、小主人书屋、小主人调解室、交通纪律监理所、爱洁环卫所、小主人求真报社、动手动脑娱乐园、小主人储蓄所、小主人书画院等部门,各部门在顾问教师的指导下,由小村民自主策划,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自主组织实施。旨在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人的生活力、创造力、道德力、体力以及个人爱好特长等方面的潜能开发和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潜能,以追求有差异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恰好吻合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恰当的实践平台。
我校试开发的校本课程《五彩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课题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该课程在县校本课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本学期,该校本教材经再次开发、修正。学校在2005年被评为县微型课程(即校本课程)特色学校。
3、管理支撑:为了更好地搞好课题研究,我校教科室专门制定了“学校课题管理条例”,形成了课题管理网络:由校长室直接领导,教科室具体实施,教务处、各学科教研组整体联动,各校本开发组分担研究项目(子课题),基本做到人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4、经费支撑:尽管学校地处贫困地区,但学校领导深知教育科研的生产力作用,坚决把科研放在首位。决心全力保障本课题的正常实施,保证调查实验、资料搜集、会议研讨等各项费用支出和时间保障。
|
|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
本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资助,本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费资助,本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伍仟元的研究经费。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二)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高校课题此栏不填)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三)市教育科研部门(高校课题此栏不填)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上一篇:2015蓝天杯教学设计最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