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 教育科研 >> 校本培训 >> 正文内容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应人本主义心理学之运而生。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社会勃然盛兴的一种思潮,旋即对西方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健康的人”;(2)生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3)人具有主动地、创造性地作出选择的权利;(4)人的本性中情感体验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些观点与传统的心理学观点格格不入,所以又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第三思潮”(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而言)。
一、人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人本主义教育学具有自身显明的认识定位,这种认识定位可以将之概括为“以人性为本位”。 “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所在。人本主义倡导者所主张的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认识的教育,它将人的发展彻彻底底地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之上,置于个体内在的(更确切地说是先天的)潜能在后天的充分实现之上,因此,这种教育是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的。
这种教育思想,在认识上,强调对整体的把握,尤其是把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学习或者说人的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方法上,强调教育过程本身,尤其是学生“此时此刻”的心理体验过程,强调学生心理体验过程中的愉悦性,以便使学生能够逐步达到“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在指导思想上,人本主义教育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是对人的创造潜能的重视与强调,这不仅是人本主义教育关于人的基本认识之一,而且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规定教学形式的基本依据之一。
非常重视个体的潜能,这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色之一。关于人的潜能,在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假设(他自己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一个正常人的潜能只在后天被利用了10%。后来,另一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Margatet Mead,1901-1987)认为,人类潜能的利用率不到10%,根据她的研究,仅仅只利用了6%。但是,这一状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人类潜能问题也一直因为其“神秘性”没有被学术界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一个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思潮,对人类潜能的重视、对人类创造性与好奇心的强调、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对健康人格的科学探索,所有这一切都大大改变或刷新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的研究与思考。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包括众多教育流派的庞杂体系。从广义上说,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具体可以归纳如下: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前提是承认人的价值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的潜能开发,勿庸置疑,教育者首先要树立教中有人,为人而教,因人施教的理念。把每一个学习者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给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是服务于生命与生活的,所以,教育应该使一个学习者树立如下认识:第一,我是一个抉择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不能逃避抉择;第二,我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有完全的自由去设定我的生活目标;第三,我是一个负责的个体,当我抉择了我应该过何种生活时,我必须为其负责。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育目的观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学习如何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等人格心灵“唤醒”,使教育真正回到本原意义上去,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是学习如何学习,即对学习过程的学习。
(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内容观是“有价值的知识”
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对人有价值、有益的技能和概念的学习,是对人发展有用的知识的学习,是有意义经验的掌握。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要求,选择学什么及如何去学。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以人性为本位的教学目的观
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质是善的,人生而具有善根,只要后天环境适当,就会自然地成长;人所表现的任何行为不是由外在刺激引起或决定的,而是发自内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情感与意愿所作出的自主性与综合性的选择;人的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马斯洛指出学习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学习要在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的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化的过程是完全统一的。因而,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人本主义者强调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创设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心理氛围,保证学生在充满满足感、安全感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安排的合适的学习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的价值、意义,使学习者成为充分发展的人。
(二)彰显主体的教学过程观
人本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马斯洛认为,健康的儿童是乐于发展、前进,乐于提高技术与能力,乐于增强力量的。人本主义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力图证明:“外部的学习要求与每个人具有的生长趋势是一致的,学习可以带来即时的娱乐和兴奋的源泉,而不是作为与别人竞争或保证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工具,学习的手段和目的应该是统一的,同时,认为每个人具有先天性的友爱、求知和创造等潜能,这些潜能必须发挥出来,人的自我实现则是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发挥的一种动态的、形成的过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人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的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的材料,激发学生从自我的倾向性中产生学习倾向,培养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学习。
上一篇:当代十大教育理论概述——创新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