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 教育科研 >> 校本培训 >> 正文内容

正文内容

当代十大教育理论——合作教育理论

作者:东流水 | 时间:2016-12-13 16:25 | 点击数次 | 【加为收藏】 | 【打印文章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合作教育,这一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的高等教育模式正是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热心者们的不懈追求中产生的。最早的合作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的英国和美国。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Sundland Technical College)在工程和船舶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治教育。当时他们感到注重知识和理解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认为学生在学习课程时,还应同时获取一些工作经验。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夹有工作训练的教育模式便由此而产生。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由于这一安排就像一块肉夹在两片面包中的三明治一样,于是被称作三明治教育(sandwich program)。今天,三明治教育虽然与初期有些不同,但基本框架没有变,而且仍然受到高度评价。这是因为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学与工多次交替的合作教育,最早是由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atti)工程学院的赫尔曼·施奈德教授于1906年开创的。在大学里,他一边学习,一边兼职建筑设计。这一兼职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也使他的理论学习卓有成效。正是这种边工作边学习的经历,为他在1899年成为该校一名讲师时萌生学工交替教育模式的想法打下了基础。实际上,真正使他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是他发现许多今后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课堂中无法教。然而,施奈德的计划在利哈伊大学没有得到批准,原因是,校方认为施奈德在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同时,把学校和工厂相提并论,没有侧重学校。1903年,施奈德受聘到辛辛那提大学任教,在那里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大胆设想。在力排众议和巨大阻力后,1906年他终于获准开始一项把工作与教育正式联系起来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合作教育计划,从而开创了美国合作教育事业的先河。当时已是系主任的施奈德在重重困难中勉强吸收了27名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他的新计划。计划的基本内容是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学习学习,另一组到工厂去工作,一周后两组相互交换。今天,这种学工交替的模式有了很多改进,被普遍认为是合作教育的经典模式。

上一篇:十大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下一篇:现当代教育理论——科学教育

发表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